实践中的法官的美德首先要做到:自我控制,自我约束(指受约束于法律条文以及先例的权威),做彻底的法律调研,有逻辑分析能力,有正义的理念,了解外部世界,文风简洁,具有常识,对同事意见能保持开放心态,知识渊博,心态公正,现实主义,努力工作,具有远见,谦虚,具有协调能力,推理能力,正直坦诚。

最严重的就是消费者开始对乳品行业产生了恐慌情绪和信任危机,一时间闻 奶色变。因此,以单一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制度在评估具有多重属性的食品危害风险时,将出现 失灵的现象。

2月中国大宗商品指数升至102.8% 市场供需状况明显改善

因此,我国现行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模式需要改革,而改革的方向则是建立综合性风险评估模式。具有这一属性的食品危害通常是风险评估机关依据目前的科学知识,无法可靠地识别出其概率分布情况,也无法计算出其危害强度或者对其后果根本就无法预测。协商性原则,主要用以解决食品安全风险评估过程中价值冲突问题,目的是减少或缓解参与者之间的敌意和极端态度,促进建立共识和妥协,从而获得相对公平和最佳的风险评估结论。这一模式隐含着这样一个基本假设: 对某一食品危害风险的评估不应当在经济、社会或文化的真空中进行,不能仅凭专家的知识来确定某一食品安全危害的风险。而2002 年的 《欧盟统一食品法》第3 条第14 款则将评估对象指向食品或饲料的生物、化学或物理的因素对健康造成潜在不利影响。

( 5) 该食品安全风险是否平等分布; ( 6) 该食品安全风险是否集中到那些可以识别的、无辜的或在传统上就属于弱势群体的人的身上。[8]SeeStirlingRisk,uncertainty and precaution: Some instrumental implications from the social sciences,in F. Berkhout,M. LeachandI. Scoones ( eds) ,Negotiating Change,London,UK,Elgar Press,2003,pp. 33 - 76.[9]参见宿希强: 《碘盐闹出的风波》,http: / /news. 39. net/mtpl/,2011 年 10 月 7 日访问。法治永远优于人治,人治只能治一时,人死之后便是人忘政熄。

当今世界,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主要是科技实力的竞争。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关键环节和具体深化。文化强国并不排斥法治强国,相反它为法治强国提供了厚实的文化基础。而只有先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实现国家之富强。

但必须提醒的是,科技这种物质力量终究还是要内化到生产力的高度才能对强国发生实际效果,而且如果没有一个严格完备的法律制度把科技这把双刃剑的负面给约束起来,何尝不会出现一个突然的变故把所有的文明都给毁灭殆尽,就像传说中的玛雅文明和古巴比伦文明一样。国家不稳定,就无以发展,国家不发展,国家的强大就无从谈起。

2月中国大宗商品指数升至102.8% 市场供需状况明显改善

法治立国、法治稳国、法治救国、法治强国,是人类文明发展的经验总结。我们党和政府对依法治国、依法行政和依法执政原则的确立,标志着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在新时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最终选择。任何组织或个人违反法律会被严格追究,国家和社会以强权和文化来保障法律的实施。法治是个系统,不可能是个单一标准。

从1840年到1905年的65年间,中国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有745个之多。从综合角度考察,就是今天的美国也还不是一个完整的法治国家,因为它在处理国际事务上迄今依然采用双重标准,从不受制于既定的规则。(一)法治立国中国秦末汉初,楚汉之争,刘邦实力远不敌项羽,最后打败了西楚霸王项羽,统一中国,建立汉朝。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对中国的总体设计就是围绕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进行设计的。

所以一个国家的立法完备程度,直接反映了这个国家的法治程度。我们党早在开辟井岗山革命根据地时,就确立了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后来发展成八项注意),规定部队必须遵守。

2月中国大宗商品指数升至102.8% 市场供需状况明显改善

其实,恶法不是不是法,只是不是法治之法。相反,自1840年起,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国家积贫积弱、战乱不已,民不聊生。

(三)法治救国有学者认为,美国的崛起和强大固然有许多原因,其中与罗斯福新政有关。法治能立国并不是说法治能代替革命和其他手段直接取得政权,而是指法治对于取得政权、建立国家非常重要:第一,在夺取政权过程中,不仅是军事的较量,更是人心的较量。无论是人与人之间,还是国与国之间。法治是个开放和发展的理论,1959年在印度召开的国际法学家会议所通过的《德里宣言》将法治概括为三项原则:一是立法机关发挥创设和维护得以使每个人保持人类尊严的各种条件。这是用约法调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反映。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对于建立和巩固革命根据地起到了重要的保证作用。

三人类几千年的文明轨迹,是从人治走向法治,怎么不是相反?中国的先秦法家商鞅说:智者作法,愚者制焉。法治虽不像刀枪棍剑那样能对社会治理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然而她却在潜移默化中积蓄着巨大的力量,最后把这种力量固化在社会的各个层面,最终国家就像吃饭睡觉一样水到渠成地强大了。

而要保证法的正义性,就应当做到:一是,法通过民主程序制定,而不是个人专断的产物。法治使权力受到控制,权利得到保障。

依法执政是依法治国和依法行政的根本保证。自由资本主义时期,19世纪末英国著名法学家戴雪(Albert Venn Diecy,1835-1922)提出了法治的思想主要是:政府的权力要受到法律的控制,公民的自由和权利要得到法律的保护,政府与公民法律支配平等,受同样的法律和同样的法院管辖。

历史证明,法治是预防和化解矛盾的最好方法。从鸦片战争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中国遭受的外来侵略有470多次。1945年,罗斯福实行新政。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民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并明确提出了推进依法行政的重要任务。

小平同志虽然在公开讲话和出版的文集中,没有提到赶超英美的词语,但他带领中国人民走向强国的愿望无比强烈。2010年5月,根据党的十七大关于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备部署,国务院制定发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没有严格的违法责任追究机制,法律就会失去权威。法治却能治一世,能让国家永保安定。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和全面恢复法治建设的历史新时期。柏拉图学生亚里士多德(Aristotélēs,前384-前322年)后来发展了这一思想,他在《政治学》里第一次提出法治的定义:所谓法治,应包含两重意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是本身制定得良好的法律。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在法治状态下,公民的基本权利得到充分尊重和有效的保护。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尤其是其人身权、住宅权、财产权受到法律的特别保护。

法治是中国的强国途径,法治强国是中国的战略目标。邓小平有句名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同时,在法治国家里,国家的公权力受到法律的控制和社会的监督。孙中山为了实现他的世界第一富强之国的目标,在1894年于《上李鸿章书》中就提出了自己的改革纲领: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

即便是人治国也不免会有几点法治迹象。一些国家,一个现任总统都可审判一个卸任总统而且指定后者有罪,2011年,埃及前总统穆巴拉克躺在铁笼中受审……当现任总统可审判一个卸任总统而且指定后者有罪,同时意味着任何现任总统都可无作非为而不受审判,这不可能是个法治国家,并无稳定可言。